一、項目概況
該項目為某港區鐵路路基聯絡線,處理要求為承載力達到120Kpa,工后沉降不大于30cm。
場地地質情況為:表層10.0~15.0m厚度吹填土,下部5.0~10.0m厚淤泥質土,層底埋深約為20.0m左右,土質情況比較差。
二、處理方案一:混凝土攪拌樁處理
該路基處理的首選方案為混凝土攪拌樁,樁徑500mm,樁間距1.0×1.0m,樁長20m,后樁頂鋪設50cm碎石墊層。在施工結束后,需要進行攪拌樁質量檢測,在抽芯檢測過程中,出現嚴重的質量施工,成片的攪拌樁樁長只有3.0~5.0m,以下完全為泥土,無混凝土攪拌。
施工完成后的混凝土攪拌樁
混凝土攪拌樁抽芯檢測巖芯
三、處理方案二:PHC預制樁處理
后業主直接要求采用PHC預制管樁網復合地基處理方案,采用樁徑400mm預制PHC管樁,樁間距1.9×2.0m,樁長24m,采用錘擊法沉樁。沉樁完畢后采用1.2×1.2樁帽連接樁頂,后鋪設50cm碎石墊層。
按照此方案施工單位沉樁完畢后,開挖覆蓋土層至設計樁頂標高,進行樁帽施工。在開挖覆蓋土層過程中,在連接線中部發生了預制樁傾斜事故,見下圖:
預制樁傾斜破壞
樁帽被頂出
通過現場的低應變檢測,傾斜的大部分樁檢測波形出現異常反射,樁身有明顯的缺陷,判別大部分樁已是Ⅲ類樁,樁基低應變檢測的典型波形圖如下:
1106號樁波形圖

1121號樁波形圖
通過1106、1121號兩個代表性樁的波形圖可以看出,在樁身7.0m左右的位置,出現同向的強反射波形,說明此處的樁身可能已經斷裂,且現場傾斜的大部分樁波形圖基本相似?!?
四、事故原因分析
在該項目中,出現這樣的事故,有多方面的原因。
混凝土攪拌樁施工出現這樣的質量事故,首先,施工單位在施工管理過程中責任心不強,把關不嚴,現在,搞施工的主體大部分都是有一定實力的大企業,但到具體的施工中,基本都是分包給一些個體、小單位實施,承擔的施工單位主要進行管理工作。項目分包給這些個體,價格很低,所以他們在施工過程中現場沒有人管理的情況下,能偷工減料的就偷工減料,導致質量事故。如果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,現場有人管理質量,在管理人要的眼皮下,不可能會出現3.0~5.0m的假樁。
預制樁樁帽施工過程中,出現樁傾斜斷裂事故,通過了解,基本也是施工管理的問題。首先,沉樁施工沒有按要求進行。施工方為趕進度,錘擊沉樁挨個順序進行,沒有進行跳打沉樁,施工過程中已產生擠土效應至樁微傾斜,未引起足夠重視;其次,沉降結束后無間歇期,而是立即挖土進行樁帽施工;第三,在挖除樁頂覆蓋土層時,棄土直接堆放在處理的軟土路基邊側,未往外倒運,路基邊側荷載增加。以上幾個環節的綜合影響,在聯絡線中部土質較差區域,發生了圓弧剪切破壞,導致樁被擠歪間斷,部分已完成的樁帽也被頂破。
通過以上幾點原因分析,這樣的事故其實完全可以避免,都是施工管理混亂、施工組織設計考慮不嚴謹,技術人員認識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。
我有話說
全部評論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