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水工地質,就小項目而言,談不上技術。往往你設計還沒做完,施工已經做了一半了;你去人家施工現場校核成果,往往能看到這么幾個場面:施工基本由一個小包工頭在做,無任何執照,更談不上監理,有時候施工人員連全站儀與水準儀都分不清楚,工程只表面做的好看,基礎不達標,材料偷工減料…不說也罷,大家都懂的。圖紙報告送審,要求是蠻高的,但是專家們閉門造車,只看你敘說是否合理,圖紙是否完整,基本脫離實際。綜合這么幾個方面,小的工程就一心得——編。怎么樣能通過,怎么樣能提高效率,就怎么干,你認認真真去做,人家未必領情,小工程,基本無風險,甲方要的,只是是能要到資金的報告,與技術無關。
大型水利工程尚未接觸過,只做過中型水庫的地質,從業雖然不久,但我敢說,地質高手,大多來源于做水利這塊的。從區域到細部,從大構造到小裂隙,從滑坡到滲漏…哪一塊都很不容易。地質的關鍵工作,便是把實地情況如實反映在圖上,但許多東西你未必能看見,也未必在資料上找得到,找到的資料也未必對的上,這時候你便需要實地考較,一步一步驗證自己的結論,并請教地質前輩,與各行業人員一起探討,而出報告則完全是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,沒地方抄,也不敢抄,結果我一個報告寫了將近4個月,挨了不少罵,也學了不少本事。
工程上最麻煩的東西便是水,而水工地質便是在水里尋出能興土木的地方。
一個行業干久了,便會有感情。輝煌的背后,總有許多人在默默付出。而地質工程師從來不需要鮮花,因為只有在大山深處,荒郊野外,才有他們追尋的真理。
我有話說
全部評論(0)